提起太阳镇,大多人的记忆里都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的确,过去的太阳镇一直是一个农业大镇,大部分良田种着雷竹。但近年因效益走低,竹林失管,土质日益退化。因此,去年8月起,太阳镇对7个村近5000亩耕地开展“非粮化”整治。
不到一年,田间地头大变样,曾经的抛荒地、毛竹林,成了连片成网的良田畈,青山在前,白云掠影,放眼望去,连片黄绿色稻田盈满青山与村庄之间的田野。退竹还粮后,水稻产业催生“水稻经济”,智慧化生产管理让太阳镇的农户喜开颜,一个省级稻米生猪特色农业强镇呼之欲出。
稻香太阳
图片来源:杭州网
要实现农业强镇,社会化的服务以及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必不可少。在太阳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汇集多项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资源可管理、生产过程可智能、加工流通可追踪、销售交易可追溯、食品安全可保障的目标。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汇集利用,太阳镇在稻田耕种前实现了对本土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流转情况以及市场供需动态变化的了解,有效调整产业规划方向,降低了产业风险,提高了生产标准。
而所谓数据赋能打造高标农田示范区,在太阳镇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是以精准农业、节能节源的形式体现。通过环境监测、病虫灾情预警、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农资管理、农事管理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及劳动力的投入,实现绿色农田。临安区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阮弋飞说,“建设示范区,区里目标就是提升农田粮食产能,因此建设措施除基础设施提标工程外,采用多种改良土壤生态手法,并集成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追溯等数字化管理技术,既关注“颜值”,更聚焦“内核”。
秋收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托普云农也发挥数据优势,以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形式体现,为示范区内农产品赋码,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流程,促进区域种植标准化生产,同时强化品牌追溯标识的统一管理,实现“一袋一码”溯源跟踪,提升消费者对太阳镇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通过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智能设备的搭建、应用,托普云农为太阳镇水稻产业全域数字化打下基础。太阳镇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有着明显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与安全性也在提高,同时生产能耗与成本也有所减少,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升,农户收入也在大幅增加,竹林变稻田,真正实现了农户喜开颜。
据了解,下一步太阳镇将围绕“稻米生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将数字技术充分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让水稻经济迸发更大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靓,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撬动镇域共同富裕。
托普云农——懂科技更懂服务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于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重助力。
在数字农业领域深耕十余年间,托普云农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精炼智能装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三大业务模块,为全国的农业农村农政体系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托普云农还缔结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行业联盟组织,共同构建行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促进行业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