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云农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

行业资讯栏目图

新闻动态

银川开启现代农业发展之门

文章来源:银川日报 人气:116 发布时间:2017-11-10 10:23:55 S M L

       刚过去的10月里,湖城大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广袤的田野上,各种农用机械穿梭往来,奏出了优美动听的秋之旋律。在收获的季节里,银川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望着基地内颗粒饱满的水稻和活蹦乱跳的鱼蟹很是欣慰,他知道自己“依托农业+旅游,把农业基地建成景区”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自称“新农人”的赵建文便是银川市新型农民的代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凭借稻田景观图案,稻田养鸭、鱼、蟹、虾等农事活动观赏和体验区,有机瓜果采摘园,休闲娱乐及垂钓餐饮区,农耕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长廊等项目,赵建文的田里田外都能产生效益,300余人在此就业、800多农户参股分红,年均入园游客达到5万人次。

  注重创新、依托科技、打造品牌、丰富生产……赵建文的成功实践,正是银川市多年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银川市紧扣“1+2+4”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增效、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龙头企业升级、农字号品牌创优、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和新市民培育”六大工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初现成效

  8月的银川烈日炎炎,贺兰县通威“互联网+渔光一体”2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内,大片光伏发电板把水面遮蔽得严严实实,鱼儿在光伏板的荫蔽下凉快地

  畅游。水下养鱼、水面发电,这种独特的“渔光一体”模式,不仅让空间得以立体复用,还能生产出清洁能源。

  “夏天水温升高,鱼会停止生长,而光伏电板既能遮挡阳光抑制水温提升,还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人工增氧所耗的电能,更能为养殖户带来一笔不菲的发电收入。”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传统水产养殖嫁接光伏发电后,每亩可增加5万~10万度电的产出,总收益5.8万元左右,同时,结合物联网,通过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无线传感、手机遥控饲喂系统等设备,不仅有效提升水产品品质,更能让水产业实现从分散传统养殖向设施渔业、智慧渔业的转型升级。

  如果说贺兰县通威“互联网+渔光一体”项目让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养殖业来了一次隔空“混搭”,那么,永宁县望洪镇增岗村康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则让“秸秆变肥料”成为可能。

  2013年,康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彪办起了一个集蔬菜种植、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堆积如山的蔬菜秸秆却让周边村民对他颇有微词。去年,黄彪购入一台秸秆生物制肥机,建起制肥车间和秸秆堆放场。“目前已处理2000亩的秸秆,制成有机肥600吨,每亩秸秆制出来的生物肥料可节省化肥成本80元。”黄彪说。

  银川市农牧局局长黄振亚说,“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1+2+4”特色产业引领,银川市已建立现代农业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特色产业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市60家区级龙头企业投资27.6亿元,通过技改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优质粮食、蔬菜、乳品、枸杞等农业产业化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实现年销售收入320亿元,年净利润30亿元,名特优农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旅游”方兴未艾

  到闽宁镇摘树莓、吃农家饭,到凤凰花溪谷赏奇花看异草,到志辉源石酒庄品酒酿酒,到稻渔空间体验传统农耕方式、享受丰收喜悦……今年来,银川市先后举办首届银川春季、秋季农业嘉年华活动,当农业“邂逅”旅游,两个不同的产业碰撞出火花,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赢得了极高人气。截至目前,银川市接待游客数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达到3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8.6%和22.2%,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乡村游、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红火的背后,是银川市休闲观光农业融入全域旅游战略的大格局。依托黄河金岸、艾依河等众多湿地湖泊自然风光,以及贺兰山东麓西夏文化、人文景观,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银川已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圈、沿贺兰山东麓及沿黄河两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带的“一圈两带”发展格局。

  “银川市休闲农业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振亚说,下一步,市农牧局将按照“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和《银川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休闲农业产业作为银川市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引导农民念好“山水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走出一条壮产业、活经济、促农富的崭新道路,让热爱田间风光的游客能够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记得住花开稻香的美景。

  乡村振兴明日可期

  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村上的干部正在帮助马金花查看菌菇的品相。马金花是2013年从彭阳县搬迁至和顺新村,这几年靠种植西红柿增加了收入。今年开始,夫妻俩尝试种植菌菇,5月份出产的第一茬香菇就挣到了5万元,现在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的15户移民相继成了种菇能手。

  如今,依托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和顺新村移民的生活正在向小康路上加速前行。这也让当地村干部对脱贫攻坚有了更足的底气和信心。和顺新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志斌说,该村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保供给、促增收、可持续中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让全村每个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

  如今的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文化墙画美观大方,道路宽阔干净,院落整洁亮丽,路通、水通、网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办幼儿园、村办卫生所应有尽有。

  今年来,银川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任务,加快推进银川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接下来,银川市将大力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向城市中心区集中,中等条件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条件一般的农民向中心村集中,促进市民化和职业化。”黄振亚说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9号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服务热线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571-86056609
微信客服
微信联系我们

扫一扫
联系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