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海区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进行物联网改造,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自动预警等智能管理,从而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自动化、标准化、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培育出了优质高产农产品,让消费者安心、农户省力。
盆栽菜“牵手”智能管家
静海区大丰堆镇易丰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的盆菜,通过手机控制可以进行浇水、升温等管理。“互联网+”的方式让农业管理更省力。
寒冷的冬季,在静海区大丰堆镇易丰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三个设施大棚里却是满目的春色,各种各样的盆菜让人眼前一亮。技术管理员张俞说:“我们这有香蕉、西葫、彩椒、小西红柿、乌塔菜、黄心菊、紫菊等二十多种蔬菜。
某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在易丰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三个大棚发展盆菜种植,销路逐步打开。大棚里不仅有加温板、探照灯、潮汐苗床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还有网线和摄像头。该公司技术人员张俞介绍说大棚里的所有盆栽蔬菜都可以通过手机控制进行浇水,棚室温度也可以通过手机掌控。“比如说晚上不在大棚了,通过在手机上看到棚温低了,手机可以控制,按一下,加温板就自动加温了。湿度不够了,就直接用手机控制上水。”
张俞告诉记者,她现在和另一位同事来管理这三个大棚。别看这上千盆蔬菜,两个人管理起来并不累。她一边介绍一边进行操作,在手机上进入她们的管理平台,点击种植区的浇水程序,大棚里浇水设备开始启动,水顺着管道进入潮汐苗床。“下面有眼儿,水一点点从底部升上来,渗透到基质里,基质吸收水分。 ”
易丰源合作社负责人王强说:“合作社走现代化、节能化、科技化农业种植,加强无土栽培,持续发展特色养殖,为今后的旅游观光、采摘打基础。给合作社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助力绿色防控
移动信息化产品不只是为温室作物田间管理提供了便利,还能为农业科研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撑,让农技研究工作事半功倍提速增效。
近年来,大邱庄镇津美设施农业园的众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在为种植户提供一套完整的生态的种植技术的同时,也使得生物除虫靶向更加精准。
在合作社的日光温室里,黄瓜被分成两片区域进行霜霉病和白粉病病虫害防治实验,技术员李超正在遵循实验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处理和综合比对。李超说: “霜霉病有三个实验处理,第一个是抗菌灵,第二个是堆肥茶,第三个是波尔多液;防治白粉病的实验用的是武夷菌素。咱们想筛选出来一个最优的方案来给同行提供参考。”
棚室的立柱上,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小方盒子挂在上面,李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引进的物联网管理系统,这套系统集成了虫情信息采集、孢子培养统计分析、小气候信息采集等,可以掌握虫情、病情、苗情、田间气候等情况,给统防统治提供技术支撑。通俗地说,工作人员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通过视频清晰地看到叶片的颜色、植株生长状态,并通过这个平台,实时监控虫情,监测病虫害发生率以及生长趋势,这样就可以代替肉眼观测,提高虫害检测精确率,实时监控蔬菜上的虫情。
此外,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所在环境温度、湿度都有必然关系,比如说,当达到某个温度或者湿度时,蔬菜可能就会遭遇某种病虫害,这个根据多年的经验工作人员是可以提前预知的,因此,有了湿度、温度、光照的实时监控,一旦大棚内出现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问题,该系统会及时向手机发送短信预警,当需要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时,只需要在电脑、手机上点击,便可以进行,防患于未然。
通过物联网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目前,合作社针对不同茬口、不同种类的蔬菜发生病虫害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标准化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天敌、趋避植物、雄蜂授粉、生物制剂等技术,形成了综合生态防控体系。
新技术融合老产业
亟待突破成本人才瓶颈
轻点鼠标就能种地,这对于习惯了田间挥锄的农户来说,显然很是心动,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拦路虎”,让种植户们面对新技术行动不起来,阻碍了智慧农业的落地。
一是成本高。购置一台物联网设备需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考虑到性价比,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大棚种植、温室种植等精细农业上用得比较多,因为这样的种植方式附加值高,有相对独立的环境,而且新技术的应用又能提高单位产量,所谓高投入、高产出,因此一些规模大的、实力强的农业园区、合作社自然愿意使用。日前,记者在静海区大邱庄镇的生宝谷物种植合作社看到,该合作社在三十多个大棚里安装了传感设备。技术员岳超凡专门在生宝谷物种植基地负责物联网服务平台上各项数据的搜集、观察工作。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020亩。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常规蔬菜生产每亩地平均单产8000公斤,投入了物联网技术后,每亩增产1000公斤,按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4元计算,一亩地新增效益就能达4000元。
很显然,物联网技术在大田作物中推广难度就很大。首先就是大田作物附加值低,很难收回成本。再有就是种植环境相对敞开,环境因素复杂,如果下场暴雨,很可能就把仪器冲走了。
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采访中,一位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他的合作社而言,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最年轻的也快五十岁了,为了教会他们学会装APP、用APP,特别给他们安排专家“跟踪服务”。当然,在操作物联网设备岗位,他们会请一些专业人才,但这里又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懂农业生产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了解农业。二者兼得的人才非常难找。也就是说,由于地块生产条件不同、生产作物不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既需要懂农业又懂软件设计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使用人才,还要建立一支能够修理设备的维护队伍。这样的瓶颈让不少种植户望而却步。总之,一次投入成本高,同时设备维护成本高、缺乏专业人才都成为制约物联网技术推广落地的主要原因。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物联网技术推广落地,在鼓励更多流转大户科学种田、技术种田的同时,还可尝试各种金融服务对接“智慧农业”。比如物联网公司可以把设备租给农民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企业跟农民共担风险、共享后期收益,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推广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此外,采访中,一些合作社在尽享物联网为设施生产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有技术人员提出,目前平台上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宽泛,没有具体到每一种作物,因此,他们也期待着这项技术能够更为精进,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福利。
下一篇:福建出台七大举措力促数字农业发展
相关资讯
-
科技助力种业振兴 | 托普云农亮相第二十届全国…
2023.09.25 -
2022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发布!托普云农…
2023.03.15 -
两年没见,强势回归!全国种子双交会,托普云农…
2023.03.10 -
托普云农:数字赋能,助力打赢农业“双强”攻坚…
2023.03.07 -
托普云农科技助力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
2023.03.07 -
墒情、虫情、苗情手机尽掌握!托普云农科技助力…
2023.03.07 -
展会预告丨托普云农与您相约首届中国(永康)国…
2023.03.07 -
全国种子双交会倒计时,更多更全的种业解决方案…
2022.10.27 -
种业“卡脖子”问题如何纾解?托普给您答案!
2022.10.14 -
第四届江西省优质稻种业大会召开!托普云农数字…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