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耕地质量评价向多尺度、高精度发展。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必要基础。本文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耕地质量评价方法,耕地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一)评价的方法
耕地质量评价目前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将耕地利用的自然条件评价、利用方式评价、经营方式评价结果通过一定的量化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总体反映耕地的质量的水平。另一种方法是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反映耕地质量水平。为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质量评价应采取综合评价法。
(二)评价单元
在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后,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为了和农用地分等相结合,保持和农用地分等成果一致性,耕地质量评价单元采取农用地分等单元。其理由有三点:一是耕地质量评价是农用地分等的具体化和深化,利用农用地分等单元做为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可以使耕地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结果相一致;二是单元内耕地质量具有相同性,便于耕地质量划分;三是可以保留村级界限的完整性,便于实施。
(三)评价指标的量化
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确定后,应对其指标进行无量纲定量转化。对于已完成了乡、县级农用地分等工作,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值,土地利用等指数及农用地等别指数的确定,均采取指标量化的方式。为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一致性,在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可大部分采用农用地分等的指标,只不过在某些方面给予细化和补充。
(四)权重值的确定
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值确定非常重要,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及经营水平各指标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值是便于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权重值的确定采用裴特尔法,即组织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确定耕地质量各指标的权重值。其自然条件的权重值采用农用地分等中自然质量分值计算的权重值。
(五)计算及结果
由于耕地质量评价是农用地分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两者相协调,并且农用地分等成果充分利用了起来。因此,在耕地质量评价的计算,均采用农用地分等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其参数也是选择农用地分等中所采用的参数。但考虑到耕地质量评价选择的评价指标比农用地分等的指标多、除了主要评价指标相一致外,对其它指数,如耕地污染率、道路通达度、田块规模程度等指数均利用修正方法,即将其它指标做为一个修正系数,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修正,其修正系数一般不超过±10%。
二、耕地质量评价的目的
耕地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国家和区域尺度内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以改进耕地管理政策, 保障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利用。
三、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
耕地是珍贵而有限的自然资源,我国耕地面积刚性减少,人口快速增加和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决策。然而,我国的农田基础肥力较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农田高度集约化种植,高强度高投入的利用方式特别是养分非均衡化的集约化模式,不仅仅导致了农田肥力退化,也引起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较大波动、以及高产作物品种潜力不能很好的发挥。因此,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耕地质量的长期监测、评价与预警,对于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指导耕地质量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和地力动态变化规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分层次建立了一批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长期坚持的省级监测点约3000个,地级监测点2000个、县级监测点9000个,这些长期定位监测对于摸清我国耕地质量底数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作用。而托普云农提供的耕地质量监测点综合解决方案就能监测土壤墒情、肥情、地情、环情,气象等指标,目前已在浙江临安、湖南醴陵、吉林双辽、重庆永州等地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点。
下一篇:智能农业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场景
相关资讯
-
智慧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2024.04.28 -
智慧农业介绍|智慧农业是什么?
2024.04.28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介绍|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功…
2024.04.28 -
绿色防控管理系统在智慧茶园中的应用
2022.11.29 -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助力绿色防控
2022.11.28 -
绿色防控措施有哪些
2022.11.16 -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备清单
2022.11.15 -
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2022.11.14 -
关于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详细解答
2022.11.11 -
物联网虫情测报灯在智慧茶园中的应用
2022.11.10